“科技创新是一个探索性、创造性的工作,即便投入也不一定有产出,存在相对较大的经营风险,加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有效抵押物,融资业务具有‘短、小、频、急’特征,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江浩然说道,“银企信息不对称这一痛点问题也始终存在,银行在审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时运用技术手段不足,仍然主要依赖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不仅影响了贷款审批的效率和质量,还给金融体系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
为此,江浩然提出,可以推动信贷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和风险特征,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企业用好普惠小微贷款等工具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大力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等新型配套政策。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场景,积极开发“设备贷”“采购贷”“租金贷”等定制化金融产品,帮助企业拓宽多元化贷款渠道。
同时,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鼓励利用好资本市场,优化发债融资环境,包括评级机构、评级方法、评级覆盖面等,创新推出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等债券产品,积极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对接资本市场,并为其开辟融资“绿色通道”。
“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科学构建模型,打通包括工商、税收、收支流水、煤、气、水等数据通道,建立有公信力的数据库,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给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画像’,科学评估企业经营状态和能力,帮助银行进行客户筛选、额度测算及风险监测等,快速审批贷款。”江浩然表示。
此外,他还建议发挥保险和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作用。“科技创新活动不确定性较强,保险和融资担保具有风险分担的天然职能应进一步完善保险补偿机制试点政策,帮助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不断推动解决资金瓶颈问题。”